能耗高,使用费用居高不下;系统耐久性差,三天两头出问题;担心系统不安全,整天提心吊胆。
要么品质达不到要求,要么质次价高;要么不成系统两个品牌的东西组合不到一起、要么一个品牌总是差那么一些关键的东西;这个品牌有了这样,那个品牌又缺那样;短板效应明显;虽然上游供应商很多,但是技术同质化且较为传统,到达终端时就成为了纯粹价格竞争。
不易安装,不易维护,容易犯错,整体还好细节出问题,困苦于链条的强度决定于薄弱环节;产品设计,很少考虑避免人常常会犯错误,总是寄希望于安装技师的技高一筹、责任心高人一等。
不知道消费者、经销商、安装工真正需要什么,自己闭门造车推出来的产品,总是要么自以为是,要么顾此失彼。
一方面抱怨或者价格居高不下、或者价低质次,消费者无法接受;另一方面,或者产品品质优良,但价格却上不去,挫伤生产厂家开发积极性、挫伤经销商推广热情。
一方面行业经销商抱怨产品技术平平、没有卖点、乏善可陈;另一方面厂家抱怨:研发的新技术,经销商推广乏力、不能得到广泛应用;价值不能转换成价格。
有些新技术,本来确实能有效提高节能水平,但技术路线曲高和寡,用了很高价格的技术,但几年下来节约的钱抵消不了购买时的高价差,为社会环保节能自己反而吃钱的亏。
比如戴尔电脑就是以销定产,避免了不懂消费者需求的盲目生产。后来苹果公司就再把供应链推向了“技术指引生产、技术指引消费”的全新阶段,理解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,并进而进化到指引消费、指引生产的新阶段。
在厂家生产什么就商家卖什么,商家卖什么安装工就安装什么,用户作为非专业人士,一脸懵懂,只好安装工安装什么就用什么。好一点的生产商,最多走到了“假模假式”市场调研的阶段,劳神费力,却离消费者、离经销商、离安装工越来越远;更不要说去指引他们。